{{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Your Shopping Cart is empty.
{{ (item.variation.media ? item.variation.media.alt_translations : item.product.cover_media.alt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item.variation.media
                    ? item.variation.media.alt_translations
                    : item.product.cover_media.alt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product.bundled_products.label' | translate }}
{{ 'product.bundle_group_products.label' | translate }}
{{ 'product.buyandget.label' | translate }}
{{ 'product.gift.label' | translate }}
{{ 'product.addon_products.label' | translate }}
{{item.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translateModel}}
{{ field.nam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item.variation.name}}
{{item.quantity}}x NT$0 {{ item.unit_point }} Point
{{addonItem.product.cover_media.alt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product.addon_products.label' | translate }}
{{addonItem.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translateModel}}
{{addonItem.quantity}}x {{ mainConfig.merchantData.base_currency.alternate_symbol + "0" }}
2023-12-05
追星原來也能很永續? Coldplay樂團致力達成碳中和演唱會!

  碳中和也能使用在演唱會上?   首先要來理解碳中和這個名詞,是指政府、企業、組織或團體進行建造設施與舉辦活動、買賣交易……等措舉時,讓在這時間內所製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透過碳盤查計算碳足跡與排放量,最後用植樹或是使用再生能源等等……這些綠色行為產生的累積減碳量去進行互相抵換,使碳排放量與減碳量維持平衡、無增減的狀態,就是所謂的碳中和。 一首耳熟能詳的 Yellow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在今年(西元2023年),來自英國的知名 Coldplay 酷玩樂團於 11/11 在高雄完成 Music of the Spheres 全球巡演台灣站。 這一次的巡演主題也將碳中和融入演唱會籌備中,包括人員的班機、舞台的架設、樂器物流、甚至是人員餐食都經過特別的計畫,讓碳排降至最低,也投身至減碳公益來製造碳補償,最終達成碳中和巡演。   - Coldplay樂團的永續行動   根據報告,此次從2022年開始的巡演,相較他們上一次的2016-17年的巡演……   1. 已經減少了47%的碳排放, 2.66%的演唱會垃圾已從垃圾場中處置回收。 2. 透過 One Tree Planted 已種植500萬棵樹!(國際性非營利組織,透過世界各地捐款,在全球植樹造林。)   3. 所有的舞台音效、燈光都使用100%再生能源電池。   4. 平均86%可分解的LED手環都能再次被回收、並在下一場演場會前重新充電並發放給粉絲,這一次在高雄的場次更是成功回收高達93%,位居總場次回收率的第四! 5. 演唱會團隊甚至已捐贈超過3770份餐食與73kg的化妝用品給慈善機構。 6. 場地架設的太陽能板與搖滾區集電板,足夠提供每一晚的舞台燈效與全體人員進行電子產品的充電!   - 成為音樂業的永續先鋒   樂團 Coldplay 為了永續發展,他們的改變已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環境解決方案計畫的約翰·E·費爾南德斯教授(John E. Fernandez )評估並得到認可。   約翰·E·費爾南德斯教授表示:「我們完全支持這一努力,認為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除了科學正確還有著超高的質量與完成度。樂團值得受到讚揚,因為他們當仁不讓地實行這些計畫,也首當全球音樂業的永續行動的先鋒。」   Coldplay 也發表他們的想法,「當我們第一次宣布 …

Read More
2023-12-01
習慣養成大法! 用「100天挑戰」成就你的減碳生活!

  什麼是「100天挑戰」?    根據心理學研究指出,培養一個人的習慣平均需要花上超過66天,依困難程度甚至要花上近254天才能改變行為模式和思想。 100天挑戰(100 Day Challenge)的出現讓在培養新習慣的時間裡也能增添一抹樂趣,使過程不那麼枯燥乏味,完整地記錄自己逐漸的改變過程,最終一百天後達成目標、滿足自我成就 。 百天挑戰是指規定自己去做某些要挑戰事物,或是培養某種需要改變的習慣(可以是任何事情,如百天挑戰吃素、健身、學習……等),透過一百天內不間段的實施變成一種每日行動紀錄,並在第一百天總結培養的新習慣為你帶來何種改變,喜歡這樣的改變就留下這個行為模式,間接輕鬆地達成習慣養成之目的。 我們也稱100天挑戰(100 Day Challenge)為百日計畫,想創造更健康的永續生活,就從每天的減碳行動開始吧! - 當百天挑戰遇上減碳筆記   用100天挑戰(100 Day Challenge)實行減碳行動會迸出什麼新想法呢?那麼,這就是能讓生活變得更低碳的永續環保的百天挑戰囉! 首先,實施永續環保百天挑戰之前,我們要制定與規劃減碳筆記,這樣能讓我們把思想具象化、方便實施減碳行動,每天堅持並持續地用行動參與自己列出來的事項其中一種,在發佈與書寫心得記錄時就不會卡卡的唷! 如何製作減碳筆記呢?其實很簡單,請把自己能想得到的愛護環境的永續行動都列出來就行了,以下十點為80percent為大家發想的參考項目:   [80percent減碳筆記]    1.購買商品時,優先選擇二手物品、衣物或綠色產品支持永續經濟。 (延伸知識:你不可不知的綠色產品二三事 原來這些環保材料都能應用在商品上!)   2.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或步行、騎腳踏車到達目的地。   3.隨手關燈、水龍頭節約能源。   4.順手拾取地上廢棄物歸回附近的垃圾桶,並確實做好回收分類。   5.親近大自然,如果可以的話,報名淨山與淨灘活動。   6.設定吃素日或多食蔬食與有機農作物。   7.出門時攜帶環保餐具與水壺。   8.栽種植物與花草綠化周遭環境,此舉也可以拯救到蜜蜂。 (延伸知識:沒有它的日子,人類生存將迎來最嚴苛的挑戰? 撐起整片生態鏈的小小英雄—蜜蜂)   9.減少至吃到飽餐廳飲食的次數,不浪費食物,每次點餐都點適合自己的份量不剩食。   10.多閱讀 80percent 部落格的文章以便吸收關於永續生活的新知識。   除了這些,大家還有什麼私房的減碳訣竅呢?都可以寫到筆記上,成為百日挑戰的助力唷!           …

Read More
2023-11-24
愛美同時又擔心過度購物對環境造成傷害? 「膠囊衣櫥」拯救你的時尚癮頭!

  什麼是「膠囊衣櫥」?   你是否常常為了衣櫥裡找不到合適的衣服而感到頭疼呢?明明有一整個衣櫃的衣服卻一樣覺得沒衣服穿?那麼,「膠囊衣櫥」會是你的好幫手!  「膠囊衣櫥」這個概念最早起源於1970年並推廣,宣導著其實你不需要太多衣服,只要利用一些精選百搭的基本服飾與配件就能輕鬆搭配出各種風格,固定好穿搭模式後,在換季時才更動衣物,讓衣櫥成為一個只專屬於你的簡約而好用的時尚道具。 - 將衣櫥「膠囊」化後的好處   膠囊衣櫥和永續時尚也有著密切的關聯。隨著人們對永續發展和環保意識的提高,膠囊衣櫥作為一種精選、多功能的衣櫥模式,與永續時尚的理念更相似,只要有清楚的規劃與認知,也能在進行時尚的同時也能有拯救環境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將衣櫥「膠囊」化後的好處有哪些吧!   1.減少浪費:膠囊衣櫥鼓勵人們只購買高質量、多功能性的衣服,並且通過精心挑選的基本款式和經典款式來減少對時尚潮流的盲目追求,減少了購買過多衣服並將不必要的服飾浪費控制在最低限度。   2.提倡重複使用:膠囊衣櫥的理念鼓勵人們對服飾進行多次搭配,發揮其最大的價值,並且通過不同的搭配方式來展現多樣性。這種做法有助於降低對新衣服、新原材料的需求,進而減少了對自然資源的壓力。   3.適合長久穿搭:由於膠囊衣櫥的設計理念是選擇高品質、耐用的衣物,因此這些衣物通常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這有助於減少衣服的報廢率,延長衣物使用期限。   4.幫你更快速地著裝打扮:濃縮衣櫥後更能省去每天煩惱挑選衣服的時間!(根據調查,成年人平均一年花182.5個小時在治裝打扮上!)同時它也幫你打造更環保的時尚選擇,用可視化衣櫥減少過多與不必要的購買和浪費。最重要的是,它是專屬於你的膠囊衣櫥,將你的獨特風格與精華濃縮在一起,讓你更了解自己並完美展現你的自信! - 打造自己專屬的衣櫥風格   不過膠囊衣櫥應該擁有多少衣服? 實際數字可能會因個人需求和喜好而有所不同。以下整理一些數據供大家參考,基本的膠囊衣櫥通常包括 25 到 50 件衣服,這些衣服都是經過精心挑選並符合自己日常搭配的,可以讓你更快速、輕鬆地百搭出各種風格。 以下是膠囊衣櫥的一個可能分配:   2~3 件 外套  –  例如夾克、針織衫或大衣   4~6 件 上衣  –  包括 T 恤、襯衫、薄毛衣等   2~4 件 下身  –  例如牛仔褲、長褲或裙子   1~2 件 連衣裙  –  參加重要場合之所需洋裝   2~4 件 適合的鞋子  –  例如休閒鞋、高跟鞋、靴子   3~5 樣 配飾  …

Read More
2023-11-16
城市綠化不足怎麼辦? 「液體樹木」成為新淨碳選擇!

  什麼是「液體樹木」?   雖然各國政府為了處理空汙努力建造公園、路樹去綠化環境,隨著都市人口的蓬勃成長,過多的街景裝飾、柏油道路、林立大樓的設立造成都市綠化空間始終跟不上開發速度,每年都市淨碳程度仍是有限。   來自塞爾維亞的科學家們為了其城市綠化不足與空氣汙染嚴重的問題,著手起解決方式,其中生物物理科學博士伊凡 (Ivan Spasojevic)讓微藻轉變成一種新型態工具「 LIQUID 3」,也稱為「液體樹木」。他的團隊挑出能在自來水中存活的淡水藻類種類,這類微藻必須要有耐高溫與低溫的特性才能應付各類環境,其中原理為微藻使用二氧化碳產生光合作用進而排放氧氣,並讓孕育此種藻類的600公升水箱與人行道長椅結合,成為都市裡實用性質高的新淨碳設施。    - 液體樹木的特色   伊凡博士和其團隊表示,液體樹木的研發目的並非取代真的自然樹木,而是作為都市裡環境、空間不足以種植大型綠植的替代方案,以下說明它的特性:   1.一座LIQUID 3的淨碳作用等同於兩顆十年樹齡的樹木或200平方公尺的草地。 .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氣的效率可達樹木的 10 到 50 倍。 .所占土地面積少、不用花幾十年的時間等待樹木成長。   2.不需花費高額成本來維護。 .每一至兩個月將藻類分裂時產生的生物質清乾淨即可,其兌下的生物質回收後也有許多經濟效益,不只能轉化成肥料,還可以做成生物燃料以及工廠廢氣、廢水的淨化。 .定期倒入乾淨水源與礦物質就能讓藻類持續生長,裏頭的微藻群顏色也會隨著清除空氣污染越來越綠,成為街邊一道道特殊美景。 .應用了生物對光反應的作用,其內含太陽能電板,以更環保的能源來源來運作。   3.實際效用獲得國際上的認可。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等國際組織評為11種最佳創新與氣候智慧解決方案之一。   - 衍生之藻類研究與前景   由於微藻附加價值高,不只國際科學組織,本土相關研究機構與企業也積極的合作並探索、開發藻類的所有環保可行性,從減少碳排到生質能源應用都是主要之研發項目。   「中鋼公司(臺灣最大的鋼鐵企業)與成功大學、交通大學研發團隊共同建立二氧化碳捕獲示範工場,利用本土小球藻分離出生長效率高的產油微藻株種,這種株種在高溫與高二氧化碳的環境下仍舊可以存活。   團隊設置規模達1.2公噸的戶外微藻養殖模組實場並引入廠區內,這模組順利運作超過了3年,對排放廢氣的煙道中二氧化碳的移除率高於60%、氮氧化物與硫氧化物也有90% 以上的去除率。」   「台灣電力公司在1998年起開始研究微藻減碳,2007年於大林火力發電廠建設10公噸開放式微藻養殖池,以海水脫硫後的養殖模式,收集電廠煙道排放之廢氣進行轉換作用,年減碳效應可達一百公斤。   為了提升減碳與養殖效益,他們另建起28公噸立體微藻光生物反應器,以特定LED光源比率提供微藻光照,在相同面積下,減碳效率約為開放養殖池的7.4倍、每年增加約2.3公噸的減碳效能。」   「臺灣水泥公司(簡稱臺泥)與工研院、經濟部能源署共同設置我國首座鈣迴路二氧化碳捕獲先導試驗場,其設址在花蓮和平水泥廠區進行生物固碳研究,也就是碳捕獲、封存、再利用策略,由鈣迴路捕獲高純度之二氧化碳來養殖微藻,此舉可高效益培養高單價微藻株,使微藻在減碳作用的同時更是提升其他經濟附加價值。」   以上研發微藻技術益處除了作為工廠廢氣的生物減碳,藻類本身也可製作許多種生技健康食品與化妝品,其生物質也很適合成為生質柴油的原料,讓微藻對於空汙防治發展外研究出更多意想不到的價值。     80percent循環時尚轉售平台致力於循環衣物與永續時尚議題推廣 一起做個有意識的消費者   此篇參考資料: …

Read More
2023-11-09
你不可不知的綠色產品二三事 原來這些環保材料都能應用在商品上!

  綠色產品是什麼?   想到綠色就會想到與自然相關的事物,顧名思義「綠色產品」指的就是在生產與銷售這件物品的同時,也能達到降低環境危害之基本訴求的環保產品;像供應過程有著低碳排,能源與資源的節約、避免與防治化學污染、廢棄物的再生回收與利用、原料有機與維護環境生物多樣性的目標性商品,都能稱之為綠色產品。   "可以說綠色產品的誕生能有效轉換高廢棄商業模式與消費意識,讓民眾在購買商品的同時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共榮發展,讓社會更能良好運作起永續的經濟模式。"   若沒有詳盡的製程資訊,我們又從何選購綠色產品呢?辨別材質對環境保護可是非常重要的課題之一,能應用在環保產品上面的原生材料又有那些?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 環保原料&材質應用   -材質不易or不可自然分解   1.玻璃(可融煉) 玻璃是從沙子中提取的礦物,如石英,所燒製而成的一種有硬度、可透光的透明性質、不透氣又帶有脆性的產物,其特點是無毒、成本低廉與可量產化,雖不可自然分解,但可回收再造、再融煉,要注意的是,使用玻璃產品時須注意冷熱的溫差(如水瓶、碗盤等……),若溫度急速上升或下降,溫度迅速改變會有破裂的危險。   目前廢玻璃被運用在當作人行道與馬路材料以增加硬度、土木建造等工業用新環保材料、手工藝術品創作最多,台灣最著名的廢玻璃回收廠為位在新竹的春池玻璃,旗下觀光工廠設立符合永續經營的精神,為民眾普及廢棄玻璃再製、友善環境的理念。   2.金屬(可融煉) 環保材質上的常應用的金屬種類非不鏽鋼與鈦合金莫屬,前者其特性為抗菌防生鏽、耐高溫抗腐蝕,常應用在廚具與環保杯、環保餐盤製作;後者無毒性、輕巧、高韌性度、耐高溫與腐蝕,它能與其他和金運用,在醫療與工業領域所占翹楚,只是成本較高,眼鏡鏡框就常拿鈦合金來製作。   我們使用的再生金屬製品大多是鋁與鐵回收再製,如門窗金屬框架,要注意的是融煉時也有碳排量去計算,雖然不易損壞,建議金屬器具入手後必要時花些心力保養清潔,重複利用比買新的金屬器具更加環保。   3.不可分解生質塑膠 指的是用可再生資源製作的塑料(小麥、稻穀、玉米、馬鈴薯和甘蔗等生物基質),雖然是運用生物混石油製成的,但此類製成的塑膠不行在自然環境下完全分解,萬幸的是,相較於純石油製成的傳統塑膠,製作它們所需的碳排量、天然資源耗能是相較少的,目前塑膠界大宗出口裡有演變為生質塑膠的趨向,最常被運用在包裝袋製造上。   -材質容易or特定環境下可自然分解    1.可分解生質塑膠 指的是特定情況下能分解的非生物提煉或生物提煉能分解的生質塑膠,其中最著名的為聚乳酸(PLA)只要送往工業堆肥處理處妥善分解,90天內就能分解九成,濕度與溫度加上菌群的作用是它們分解的控因,令人惋惜的是,由於外表與一般塑膠無異,處理回收的時候常會和傳統塑膠搞混在一起,以目前台灣回收系統與場地來說並沒有餘力來處理大量此類可分解塑膠,也沒有明確法規進行規範處理,常用在免洗餐盒、生鮮托盤、蛋盒等塑膠替代品。   而聚己內酯(PCL)則是屬於完全降解的質料,成為近幾年環保廠商的新寵,於生物醫學領域上取得很大的貢獻,往3D列印原料發展也是極為有前景。   2.再生紙 常用在包裝袋、衛生紙、紙箱,使用回收處理後的再生紙漿製作而成,造紙廠若使用再生資源可有效減少碳排量與水汙染,不用砍筏樹木、破壞森林,就能再次讓紙類踏上循環利用的旅程。在台灣,紙類製造大廠永豐餘建造了「無燃煤汽電共生系統」,利用回收廢紙中參雜的高熱值廢棄物(SRF)發電,向民眾展示更多廢棄物循環利用的可行與價值性。   3.天然動植物纖維 天然纖維常見的是棉、竹子、木頭、亞麻、羊毛……等動植物纖維,其特性就是原料完全無毒,透過處理變成產品或包裝盒,由於是有機物品,降解後可以直接用來施肥(堆肥處理),取之大自然,最終還於大自然。   最常出現在服飾品、工業與農業用品、家居等貼近我們生活的產品上,很多一次性的環保餐具、非塑性吸管都有它的蹤影,值得一提的是,全家便利商店的循環餐盒就是用竹子做的,各家便利商店若是積極營造循環生活圈,對環保來說是一種福音。   4.咖啡渣 你知道嗎?被視為廢棄物的咖啡渣不只能用來除臭,也可用來製造各式各樣的產品,其中包含餐碗瓢盆、運動鞋甚至還可以製造衣物!來自台灣的興采實業發明了讓咖啡渣轉換成咖啡紗的奈米技術,將咖啡渣原有的除臭、吸濕排汗、抗紫外線等特性也一併運用在內,這項技術也受到世界各地的紡織業歡迎,應用在各家知名品牌衣物上,而咖啡渣作為衣服材料能夠被自然分解,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為環保衣物製作出極大的貢獻。   5.蛋白基 雞毛是角蛋白基塑料的原料,內含有的角蛋白特性極為堅韌且化學性質穩定,此種原料被用來製造複合性塑膠製品,可完全生物降解,目前正在測試各類用途中,或許也能被沿用在服裝製造上,發展性可盼。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農業部科學團隊也在研發一種用酪蛋白組成的可食用性包裝袋,由於酪蛋白能被分解成鈣、磷、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這些物質已經很早就被證實可加工成塑膠,由於成分單純,原料從動物乳汁中提取,不只富有食用性還可以完全生物降解,在解決飢餓的同時更能保護環境免於塑料殘留的傷害,相信環境永續的發展不再是個難題。   6.微米化纖維纖維素(MFC) 微米化纖維素 (Microfibrillated Cellulose)和細菌纖維素 (Bacterial Cellulose)一樣,具有結構鋼度強、重量輕盈及生物可降解性,是生質奈米複材的指標性未來材料。 …

Read More
2023-11-03
從「別買這件夾克」運動 看Patagonia企業如何由內實現永續社會責任

    品牌Patagonia投身解決時尚永續議題卻不願自稱永續企業?   Patagonia曾公開表示企業所做出的後續再植樹、購買二氧化碳排放權、或試圖製造負碳等碳補償(carbon offsetting),目地為抵消自身溫室氣體排放,以達成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但並沒有從源頭解決問題而是試圖採用最下策的補救方式來抵銷企業所製造之碳足跡,對Patagonia來說,這對長期永續效益並無實際幫助,也不再表示自己為永續公司。   以永續材質著名的丹麥設計品牌Ganni,也在2021年的永續報告中指出,「我們並不自認是個永續品牌,因為時尚的核心即是以不斷地創造新鮮感與消費為基礎,而這和永續發展的概念相互矛盾。」   諸如此類,有越來越多品牌不願進行只淪落在表面形象的永續商業模式,Patagonia認為若是真心為永續生活展開行動,就不該欺騙消費者、利用本末倒置的商業手法去包裝品牌形象,尤其品牌合作的供應鏈是極為重要環節之一,他們坦承,自家公司的供應鏈不只服務於他們亦同時服務其他更大規模的企業,其中要減少供應鏈所製造的碳排放單靠他們去影響是杯水車薪的,在意識到這個問題後,他們開始檢視自己的生產線,盡力發展出能與環境保護並存的商業模式。   - 發展與環境保護並存的商業模式   Patagonia 對於企業永續責任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包含他的產品製造原料有非常大的佔比是使用回收材質包括聚酯纖維、尼龍、還有羊毛,並採用與快時尚背道而馳的商業模式:   “製造更高品質並夠讓顧客使用更久的產品,也提供多樣的維修、回收計劃,讓每一件衣物延長使用壽命。”   Patagonia進一步宣導顧客不要買不需要的衣物,2011年的「 Don’t buy this jacket-別買這件夾克 」運動,更是完整呈現他們希望顧客延長衣物使用壽命;已修代買,已回收代丟棄的願景。   「如果我們不提醒顧客在購買前多思考自己的需求,我們還說自己是注重環境議題就太虛偽了。」這是Patagonia的宣言,也更近一步展示他們非green wash(漂綠)的品牌形象。   - 永續企業發展的根本   永續與時尚奠定在不同基礎上,是時候時尚產業不再單單爭取「永續標籤」,而是由內至外改變,賦予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展開永續行動,不只單方面注重於生產也看中公司治理與勞工友善。”   Patagonia 的製造鏈上下游名單清楚透明,也提出多樣勞工保護公司條例,在Covid19疫情時期,更是主動關閉工廠、修改公司政策在第一時間保護自家員工。Patagonia對環境、對商業政策、企業管理始終堅持應有的態度,這也讓喜歡他們品牌的人們因為企業倫理與誠信而愈發有信賴感與支持度,進而被這種影響力影響,對永續生活做出貢獻。   不得不說,Patagonia實踐了道德承諾的經營作法正是現在社會所需及必要的風氣,這種真實感才是符合永續企業的根本理念,雖然他們不去自稱自己是永續企業,但他們的作為卻感動了同在環保路上堅持的商家們,讓眾人開始重視永續商業模式,使其擁有更多的創新發想與環保希望。     80percent循環時尚轉售平台致力於循環衣物與永續時尚議題推廣 一起做個有意識的消費者   參考: 「我們不是永續公司!」ESG當道,為何Patagonia、Noah等品牌紛紛撕去永續標籤?   https://es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0689/post/202210190041/ https://goodonyou.eco/how-ethical-is-patagonia/ 文/圖 80percent循環時尚-編輯部

Read More
2023-10-26
太神奇! 你的MBTI 原來能知道你是如何參與永續行動?!

  什麼是MBTI人格分析指標?   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指標(英語: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簡稱MBTI)是人格類型學中一種非常出名的自我人格測驗,它表明人們在感知和決策的方式上存在不同心理偏好。   該評量為以下四個向度分別指定一個傾向:   1.內向(Introversion)或 外向(Extraversion) 2.實感(Sensing)或 直覺(Intuition) 3.思考(Thinking)或 情感(Feeling) 4.判斷(Judging)或 感知(Perceiving)   並取各傾向的英文名稱首字母來組成四個字母的評量結果,就成了我們時常說的如「INFJ」或「ENFP」等16種人格類型。   - 那你知道,原來我們可以依照不同取向來發現你原來適合哪種方式下手的永續行動嗎?   -你的能量來源是獨處還是社交?    內向(I)/外向(E)那你是…   .偏向內向的人,對永續有意識的你可能會喜歡獨自閱讀相關文章、搜集資料,並有一幅對永續的美好理想。但相較於大型活動,你更偏向從小舉動做起,例如每天提醒自己記得環保杯、包包裡放著以備不時之需的購物袋、或默默撿起寶特瓶丟向回收桶等。也會試著1對1或對自己周遭熟悉的朋友提醒有哪些小步驟可以與你一同加入永續之路。   .而偏向外向的人,你的能量來源來自於人群與社交。這樣的你的更能被顯見、大型的永續活動、社群影響力給吸引。無論是從社群分享一週環保餐具挑戰或是主辦淨灘活動都是你願意嘗試的做法,在你身邊的人都能被你的永續行動力感染,為大家開啟各種永續可能性的先鋒。   -你吸收事物的方式是實際感知還是內心直覺? 實感(S)/ 直覺(N)那你是…  .熱愛用實際感知學習新事物的你,在永續行動力上也是不落人後,你可能會實際使用冷水手洗衣物避免過多聚酯纖維進入海洋,或是手動換上LED燈泡節省能源,報名一次淨灘活動可能也是在你的to-do list 裡,透過許多身體力行的活動,你更能感覺自己實際做出進展。   .如果你是屬於較直覺型的性格,你更希望能在系統、規劃上看到成效,比如規劃一份居家省碳計畫,或是連署一份關於海廢的國際性聲明,從更大的議題上下手是你更喜歡的做法,讓你覺得對未來的理想藍圖更近一步。   -你的決策忠於理性還是感性? 思考(T)/情感(F)那你是…    .總是理性思考的你在做任何永續行動前會先評估過各種數據與其可信度,像是依照品牌社會責任形象、或是其公司的ESG報告書來審查是否支持其品牌所開發的環保產品,或是在回收二手衣前清楚知道其舊衣的去向與是否有對弱勢實質地幫助。這讓理性的你更清楚知道自己完成的成果,有你們的幫助也同時能監督各產業在追求永續標籤時的實際作為。   .比較偏向感性決策的你,對社會與周遭的人都有希望共好的憧憬。你傾向選擇對你來說更有共感力與有意義的永續行動,希望能讓善心造出漣漪。例如抵制快時尚之勞工剝削議題,或是協辦一場幫助海洋生物的淨灘活動。感性的你一樣富有行動力,也因為情緒的加入讓你每一次的決策對你來說都刻骨銘心。   -你對世界與周遭事物的掌握是靠規律性還是更彈性? 判斷(J)/感知(P)那你是…    .比較喜歡靠較規律、有步調進行的你偏好盡量讓一切事物在正軌上,這樣能讓你更有規劃的紀錄自己周邊的事物。在行動力上,你更喜歡訂定像是一份check-list來看看自己能力範為內能做到的永續行動; 你也會喜歡策劃一場有組織性的永續講座或是給自己每一個月的外帶餐盒數量限制,用可視化的進展來幫助你更能掌握自己的永續付出。而這些積少成多的努力都能讓你更有成就感地往下一個永續計畫邁進。   .而較習慣用感知感受週遭事物的你在做事上附有更大的彈性與自由。你可能沒有辦法按部就班的照著自己規劃的每天一永續小舉動來達成,但是當一個舉動是你在閒暇時間內可以隨心所欲達成的事你反而會突然有興致將它完成。例如在假日無意間發現家裡的空瓶堆,便想起回家常常路過的無包裝商店,你可能就興起拿起空瓶去那家店光顧,或是突然滑到IG發現家附近有一個永續免廢市集,便二話不說的拉起朋友一起去看看。富有彈性的你可能無法在一定時間內完成許多事,但你的每一次一時興起都帶給自己參與永續的更多可能。   …

Read More
2023-10-26
高價位奢侈品退流行後都到哪去了? 過季精品竟寧願全數銷毀也不願意打折售出!

  精品的存在模式竟與環保理念背道而馳?   奢侈品為了維護品牌價值與高端消費者的黏著度,就算是過季品也堅持不打折,寧願選擇大量銷毀掉這些還可以使用、完好無缺的庫存商品…… 2018年 Burberry 焚燒掉價值11億商品包含服飾、化妝品與香水,造成社會與環境專家抨擊;也在2017、2018年,卡地亞、萬寶龍的母公司——瑞士歷峯集團,陸續銷毀了價值2.03億歐元的手錶…… 非營利組織「時尚革命 Fashion Revolution 」共同創辦人 狄卡斯婥(Orsola de Castro)就曾說過「 Burberry 燒掉的不是廢棄物而是多餘商品,這是非常不同的概念。那些都是完全可以使用到的東西,但主要目的就是不要流入低價市場讓錯的人穿到。」 精品之所以是精品,是因為品牌方透過其商品的高價位建立,成為市場上不可取代的稀罕性存在,利用了反經濟學中的一個理論稱作「韋伯倫效應」,說明人們為了給自己身上彰顯附加效益進而選擇炫耀性消費的一種現象。 不只上述品牌,還有 LV、GUCCI 及相關連鎖服飾等……金額高達上百億的庫存商品,都被葬送在維護品牌稀缺性的理由上,種種案例表示了精品的存在模式與環保理念實在很難持一水平,然而……也許能改善這浪費狀況的「捐贈精品行動」也是因為種種因素難以去執行。 - 精品無法捐贈的原因   精品捐贈出口至經濟相對弱勢的國家居然還會被拒絕? 以非洲各國政府為例,為什麼不願意收售捐贈的精品呢?原來是外來服飾已經嚴重影響到他們自己的紡織生產業,這些年由於國外二手衣服、服飾品牌切貨與各樣出清品出售,目前工人以從50萬減低致不足2萬,當地的服裝工業基本也被這些外來出清產業給摧毀……光是在迦納,西元1975~2000年期間紡織業就業率就大幅下降了約80%左右。 因為發展精品、快時尚產業鏈所延伸的種種狀況,間接影響其他國家的二手服飾出口,供需失去平衡,導致各國都有大量二手服飾滯留、堆積、焚燒問題,也近一步地增加對環境的傷害,這些負面效應帶來的循環魔咒該如何才能解脫? 不只是這樣的理由,許多民間協會使用捐贈精品的名義,進行勸募、義賣的公益活動,其中非法成立的募款公司瞞天過海偽裝成合法,成為了被有心人利用募來的精品經濟犯罪、洗錢的工具,這種踐踏善心的詐欺行為實為不可取,而品牌公司為了名聲必須更加小心謹慎,間接少了很多捐贈的機會。 - 品牌地位與環境保護該如何抉擇?   就算經過2018年 Burberry 焚燒事件,歐洲聯盟禁令新法,以捐代毀,27成員國都適用來嚴禁精品業大量焚燒商品,但也沒辦法完全讓製造與需求的數字吻合,總會有大量庫存需要處理,而被發現的焚燒行為可能也只是冰山一角。 在維護品牌地位與環境保護的岔路,精品業所做的每份抉擇都將挑戰並衝擊著環境與人類經濟共存的歧異點,或許,我們也可以好好想一想……   身為消費者的我們每一次購物,又將對環境做出何種影響與貢獻? 原來每一次的消費,都在為我們想要的世界投下一票。   每個人都有購買自己喜歡品牌的自由與權利,倘若有更好的利己利他選擇,我們是否真的願意捨棄固有思想而去展開對我們來說相對陌生的新行動呢? 我們所擁有的精緻生活,不該變成只能靠品牌商品來加給,腦中的文化知識、行為所存在的氣質涵養、心中能同理人的豁達善意,才能完成一個人給人們的印象風格。   品牌迷思少一點,不過度崇尚名牌精品,我們也能做下對環境更加善意的選擇,或許哪一天精品業也能改變經營模式,開始注意起環境的永續發展,讓精品在成就上流經濟的同時,也能搖身一變,讓時尚變成一種良善循環、當起美的帶頭模範。   80percent循環時尚轉售平台致力於循環衣物與永續時尚議題推廣 一起做個有意識的消費者   此篇參考資料:商周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management/blog/3004661 文/圖 80percent循環時尚-編輯部  

Read More